TOP
濟南建地下管廊每公里需5000萬 15年僅建14公里
[ 編輯:admin | 時間:2015-06-18 09:30:24
| 瀏覽:1453次 | 來源:中國市政建設網 | 作者: ]
二環西路地下綜合管廊是迄今為止濟南最長、斷面最大的地下綜合管廊。 15日晚起,濟南市解放路部分車道迎來逾3個月的封閉刨掘,進行管道施工。一邊是刨路帶來的交通堵塞、道路損壞和建設浪費讓不少市民叫苦,另一邊又是能有效避免道路開扒的地下市政綜合管廊得不到推廣。綜合管廊這個被普遍叫好的地下工程,到底是什么阻礙了其推廣? 一天里39條路因管道同時開挖 因熱力管道使用年限到期,15日24時起至9月20日,濟南市解放路全線北半幅區域迎來封閉施工。12日的新聞通氣會上,濟南熱力公司基建管理部副經理劉傳新解釋,解放路管道鋪設于2000年,已達到15年使用期限,而根據濟南市防治大氣污染行動計劃,今年要對解放路熱力管道進行“汽改水”綜合改造。 解放路是濟南市中心城區東西向的主干路,交警坦言,這次施工將給濟南東部城區交通帶來極大挑戰。也難怪濟南市民最煩“扒路軍”,路面扒了又扒的情況實在不少。“光和平路和歷山路口就扒了多少回了,就不能一次搞清楚嗎?”家住和平路的市民王女士說。 每年四五月開始,持續到冬天的修路季,濟南市區總能看到路上的施工攔擋,其中主要是“汽改水”的供熱管道施工、燃氣管道施工或雨污水分流工程。 濟南一年到底要修多少管線?據濟南市市政公用局2015年年鑒,2014年,濟南改造危舊燃氣管網60公里,新建中壓燃氣管線80公里、低壓管網超過100公里,新建供熱管網62.8公里,改造“汽改水”及危舊管網55.7公里。 濟南有多少路面同時在開扒?據濟南市市政公用局官網,5月28日濟南市政道路挖掘項目一覽表共列了18個項目,其中涉及管道更新改造的路約有39條。 今年濟南還要為管道改造扒多少路?按照濟南市市政公用局2015年的工作計劃,“汽改水”將改造36公里,今年6月底前要完成95公里燃氣鑄鐵管網改造,另外,雨污分流也要進行。如此看來,市民還得忍受一段時間。 “等不得”,管線部門各有開扒理由 “扒路軍”遭市民抱怨,但他們卻個個都覺得委屈。 “供熱季來之前要爭取鋪好供熱管線,沿線住戶等不起”、“危舊燃氣管網能等路面一起施工的都等了,但還有一些等不起的,只能申請自己開扒,人命關天”、“管線單位多,不只是市政管網還有各種通信管網、電力管網,協調清楚一起挖得等到猴年馬月了”,每個部門都有扒路的理由。 的確,各種市政管線都有自己的使用周期,電纜一般為15年,鑄鐵材質的供水管線是20-30年,燃氣管線是20-50年,老供熱管網約15年,這導致維護難以同步。 濟南一家市政管線單位工作人員說,道路刨掘要向市政部門申請,程序很復雜,先報計劃,寫申請,再勘測,找其他管線單位索要管位圖,還要交警部門根據交通情況安排時間,要刨一條路走完整個流程往往等一兩年,“說實話,耗時耗力,管線單位也不想開扒,但安全隱患在那里,市民需求在那里,不扒不行。” 為解決城市馬路拉鏈問題,濟南也做過嘗試。早在2001年,泉城路改造時就引進了“共同溝”。共同溝在泉城路南北兩側各有一條,單側長約1500米,溝高2.75米,溝頂距地面1.5至2米。共同溝里放置了供電、供水、供暖、電信、交通指揮、有線電視等各類管線。雖然泉城路的石板磚幾乎年年修,但有了共同溝,泉城路成了濟南第一條沒有因管道而反復刨掘的路。 后來在二環西路施工中,又建造了迄今為止濟南最長、斷面最大的地下綜合管廊,長約6公里,管廊外圍寬8.3米,高4.9米,各種管線均布置其中,能保證30到50年不用“開拉鏈”。“現在就有供水部門在管廊里維修,但不用扒路。”15日,曾負責二環西路建設的相關負責人說。 地下管廊花錢多,但馬路頻開膛破肚代價更大 除了燃氣管網因安全問題需要單獨埋設外,其他管網都可以下到綜合管廊,這也是國內外解決馬路開扒問題最有效的方式。不過,濟南市綜合管廊從2001年泉城路地下共同溝開始,至今僅有旅游北路、龍奧片區地下和二環西路地下建成,總長度僅約14公里。 “建設成本太高。”上述相關負責人說,二環西路綜合管廊近6公里,投資了3億元,平均每米造價約5萬元,“二環西路共投資約22億,3億花在管廊還說得過去,但市區其他道路可沒這么大的投資。緯十二路4公里多投資可能就4億,如果要修管廊,花費得占一多半,而管道直埋成本低多了,只是開挖和回填的人工費。”該負責人說。 濟南市區的和平路、鳳凰路、二環南路、緯十二路改造都在二環西路之后,均沒再建綜合管廊。 “建管廊要一大筆錢,維護也要一大筆錢。”濟南市市政公用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管廊集合了各種管線,需要實時監控、定期巡查、水泵抽水等,泉城路3000米的共同溝,一年維護成本二三十萬元,龍奧北路4800多米的地下管廊一年維護費要60多萬。 不過,該工作人員指出,“從一次性投入看,綜合管廊是很高,但長遠看,管廊50年不用挖,平攤下來還是省錢的,因為一般市政管線單位一年的管線維護費就要上千萬,扒路維修花費并不少。”此外頻繁修路付出的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代價也難以估算。 一家市政管線單位介紹,配合修路進行管線升級時,管線單位不用支付刨掘費用,僅需負責管線鋪設。若再次開挖,得向市政部門繳納約300元一平米的刨掘費,各種管網管徑1米到20米不等,以1米的來算,1公里刨掘費用得30萬元。 綜合效益雖高,無資金分攤機制管線部門不出錢 據了解,珠海橫琴新區地下管廊項目投資超過20億元,但為此節約土地40多萬平方米,僅此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就超過80億元。地下管廊一次性投入高,但總體效益更高已成共識。不過,由于缺乏立法,對綜合管廊建設的巨額資金和維護資金沒有分擔機制,讓各管線單位一直面臨著“囚徒困境”。 “直埋管線建設成本低,道路建設方為了省成本當然會選擇直埋。”濟南市市政公用局相關工作人員說,“目前濟南的綜合管廊仍是財政或投資平臺投資和維護,要讓受益的管線單位分擔費用,他們不買賬。” 目前,濟南市成立了濟南市政公用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從建設方手中接過地下管廊的維護。“完全是財政投入在維護,市政公用部門也想過出租,收回一些費用,但很難。建管廊時,管線單位不下也得下,維修的時候,也不可能卡著他們不讓呀。”該工作人員說,沒有立法和政策,單靠市政公用部門很難協調。
“臺灣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很多經驗可以借鑒,分期付款的方式也未嘗不可。”該工作人員說。記者查詢發現,臺灣2000年左右就有了《共同管道法》《共同管道經費分攤辦法》等,按“受益者付費”原則,確定政府與管線單位負擔的建設費用比例。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