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石家莊龍湖泉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 編輯:admin | 時間:2018-07-10 09:02:15
| 瀏覽:1640次 | 來源:河北青年報 | 作者: ]
7月10日起,石家莊市正式進入主汛期(7月10日~8月10日)。對于典型內澇城市的石家莊而言,建設“海綿城市”無疑為解決城市內澇提供了新思路。那么,“海綿城市”到底什么樣兒?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城市內澇問題呢?就在7月9日,好消息傳來,石家莊有了“海綿城市”規劃建設樣本——龍泉湖。 ■龍泉湖雨水下滲體系 雨水下滲體系:“點+線+面”相結合讓雨水迅速下滲 從源頭控制徑流量 根據規劃,龍泉湖的雨水下滲體系分為“點”“線”“面”三個層面。 ■透水鋪裝場地 就“點”而言,園區內大部分場地采用透水性鋪裝,還有下沉式綠地;就“線”而言,園區內全部道路均采用透水性鋪裝;就“面”而言,園區綠地對雨水具有一定的吸納作用。 ■園區一級道路 具體而言,構成“線”的園區道路中,一級道路的材料以透水瀝青為主,與砂石路相比,其強度和穩定性都大大提高,而且增加了雨水下滲,減少了水霧和眩光,降低了噪音,還能防水漂,改善路面標志的可見度并提高潮濕路面的抗滑性。 ■園區二級道路 二級道路運用了露骨料透水混凝土、陶瓷透水磚以及透水瀝青。其中,以透水瀝青為主,局部使用陶瓷透水磚、露骨料透水混凝土。 ■采用砂石鋪裝的三級道路 三級道路以砂石為主,使用多種透水性鋪裝,使道路具有一定透水性的同時擁有更豐富的形式,增強市民的游園體驗。主要采取的材料有砂石、焦渣、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毛石、透水磚等。 而構成“點”的場地,主要采用軟硬結合策略,促進雨水下滲。在保證場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運用透水性鋪裝、嵌草鋪裝、木鋪裝等高透水性材料,使場地對雨水有一定消納作用。 ■綠地下滲 就構成“面”的綠地而言,坡度越緩,雨水流速越慢;微地形越豐富,雨水與綠地接觸面積越大。這兩種策略均能促進雨水下滲。設計中采用了緩坡大草坪,以吸納更多雨水,從源頭上控制雨水徑流量。 ■龍泉湖雨水滯留系統 雨水滯留系統:“植草溝+下凹綠地+滯留溝”最大限度留住并利用雨水 根據規劃,部分雨水通過龍泉湖的下滲體系被消納后,沒有下滲的雨水將進入園區植草溝中。植草溝對雨水具有一定滯留作用,而且可使雨水再次下滲。 ■植草溝 植草溝設置方面,按照規劃,根據匯水需求可設置在園區道路一側或雙側,根據地形情況可設置在平緩區域,而在坡地設置爬坡植草溝,在坡度較陡、雨水沖刷力較強區域設置礫石溝。在集中承接雨水的區域,或是與場地相接的區域,植草溝可進行局部放大,利用植物、沙土、礫石等更大程度地滯留雨水,并使之逐漸滲入土壤。 ■下凹式綠地 此外,根據規劃,龍泉湖園區還將建設下凹式綠地——綠地高程低于周圍地面(路面),道路和場地的未下滲雨水匯入此處,由其蓄滲后再流入綠地內的生態滯留溝(池)。 ■生態滯留池 生態滯留溝(池)以多種形式體現,比如景觀旱溪、雨水花園。 景觀旱溪主要通過種植耐濕性強的植物,結合景石、鵝卵石等形成具有觀賞性的景觀溪流,并連通到綠地水體中,最大限度地將雨水等用于公園景觀水體的補充、營造,盡量減少人工補水,并能應對四季變化,豐水期和枯水期均展現不同美感。 ■雨水花園 雨水花園在功能上與景觀旱溪類似,主要通過在道路一側營造自然化的地表溝渠,通過植物吸收和生物降解將徑流中的污染物削減,達到雨水收集利用和徑流污染控制的目的。 未來建設規劃:后期將對雨水再利用進行規劃和施工 建屋頂花園等系統 另外,生態駁岸植物和調蓄容積植物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彈性”,可有效對蓄積雨水進行微調。 根據規劃,龍泉湖園區應用的生態駁岸植物有:垂柳、金絲垂柳、旱柳、水杉等;調蓄容積植物有:水蔥、細葉笀、斑葉芒、蘆竹、菖蒲、水生鳶尾、千屈菜等。 水生植物 同時,合理搭配不同景觀植物,可提高凈化水體能力——不同根系泌氧能力植物混合栽種,創造出有氧微區和缺氧微區共同存在的環境,對于總氮降解具有很好作用;不同落葉草本與常綠草本混合栽培,可提高冬季花園凈水能力;搭配種植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能提高植物群落的結構層次性和觀賞性。 根據規劃,利用滲溝、綠地、雨水花園等,可以完成雨水收集工作;利用雨水溝結合實際地形,可以做到微地形處理;采用透水材料,可以讓地面透水性更好。而利用收集的水資源可以搭建不同景觀,這些措施可以讓“海綿城市”理念得到充分應用,讓園林景觀更具生態效應。 ■水生植物
從石家莊市園林局獲悉,目前龍泉湖“海綿城市”建設的側重點為“吸水”方面,后期將會對雨水再利用進行系統規劃和施工,建設生物凈化池、屋頂花園、雨水收集循環系統等一系列凈水、循環水系統,從而為石家莊市“海綿城市”建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為以后的城市低影響開發提供助力。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