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裝備制造“雄起”3年內拋千億采購大單
[ 編輯:admin | 時間:2012-08-28 08:43:18
| 瀏覽:972次 | 來源:重慶商報 | 作者: ]
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十大百億級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 2015年銷售產值(億元) 風電成套裝備 300 軌道交通裝備 300 智能制造裝備 300 環保安全裝備 200 船舶及零部件 300 航空航天裝備 50 能源裝備 300 內燃機 800 大型鑄鍛件 300 關鍵基礎件 500 在未來的全球裝備市場上,將出現越來越多“重慶造”的身影。近日出爐的《重慶市裝備制造業三年振興規劃》指出,到2015年,裝備制造業將實現工業總產值5000億元,重點發展千億級摩托車產業集群和10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將帶來龐大的零部件采購大單。記者昨日從市經信委了解到,未來3年內,重慶的裝備制造業拋出采購訂單將超過1000億元。 裝備制造業面臨6大掣肘 重慶是國家老工業基地之一,裝備制造業是傳統優勢和支柱產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和有利條件,去年該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000億元。但目前,我市裝備制造業依然沒擺脫粗放型增長方式。 調查顯示,目前重慶的裝備制造業面臨6大掣肘。首先是裝備制造業總量偏小,在全國排名10名以后,與廣東、上海等裝備制造業大省(市)差距明顯。其次,沒有形成以大型單機制造為核心、“整機+配套”的產業集群,成套能力薄弱,產業集群層次較低。第三,基礎件和基礎工藝發展滯后。第四,關鍵零部件配套能力弱,比如特高壓輸變電裝備的本地化率只有40%。第五,總承包能力方面還比較弱。第六,創新能力弱,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再吸收和再創新力度不夠。 將重點發展11個產業集群 按我市擬定的目標,到2015年,裝備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000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2013~2015年3年完成投資1500億元以上。目標如何得以實現?重慶的答案是:通過打造產業集群,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本地配套率,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據悉,未來3年內,圍繞裝備制造業,重慶將重點發展千億級摩托車產業集群和風電成套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環保安全裝備、船舶及零部件、航空航天裝備、能源裝備、內燃機、大型鑄鍛件及關鍵基礎件等10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本地配套率提至80%以上 重慶還針對每個產業集群,設計了詳細的配套產業發展方案。力爭到2015年,重大裝備總裝及配套本地化率要達到80%以上。 去年,我市提出打造航空產業鏈,目前已完成人才培訓、機場建設、運營管理等通航產業的全產業鏈布局,在兩江新區專門規劃了航空產業園,今年樣機將上天試飛。“重慶的愿景遠不止拿出樣機這么簡單。”市經信委官員透露,航空產業是我市著力推動的新興產業,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未來將推出通用飛機、直升機、固定翼飛機三大拳頭產品。 扶持打造一批龍頭企業 為提升產業集中度,在集群發展的過程中,我市將扶持形成1個銷售產值達千億級(重慶機電集團)、8個100億級的企業集團以及一大批10億級以上的專業化企業。 未來3年內,將重點推進70個技術含量高、投資額度較大、行業示范作用顯著的示范項目,形成2200億元銷售收入項目庫。 發展機遇—上千億采購訂單 民企迎來巨大商機 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未來3年內拋出的采購訂單將超過1000億元,這對諸多民營企業來說是巨大商機。 在重慶的風電成套裝備產業集群,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公司無疑是龍頭企業。該公司總經理助理、技術部部長歐陽海黎告訴記者,預計今年,該公司生產風電成套裝備所需的零部件,均通過對外采購解決,其本地配套率已高達90%,預計今年公司產能可達100萬千瓦,產值20億元,開出的采購訂單為20億元。 在本土風電配套市場,已拿到海裝風電配件產品采購訂單的企業,包括通用集團、長征重工、重慶華潤機械有限公司等。而未來,還將有更多渝企躋身配套產業鏈。 根據規劃,到2015年,我市將形成完整的風電裝備產業鏈。“伴隨產能增大,我們對外拋出的采購訂單必然猛增。”歐陽海黎說,未來幾年內該公司將加快新產品研發,預計到2015年,該公司產值將達100億元,進入國內風電前五位,屆時開出的采購訂單預計也將達到100億元。 “每個產業集群崛起的背后,都離不開龍頭企業與零部件企業的同步發展。”市經信委裝備工業處處長康建表示,以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為例,我市就計劃依托重慶長客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有限責任公司,發展單軌、地鐵車輛、城郊列車等,力爭成為西部唯一、大型化軌道交通車輛生產基地和動車組維修基地。到2015年,該集群將實現產值300億元,形成完備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 記者了解到,重慶長客的目標是,要建成年產軌道車輛500輛、大修車輛100輛、都市快軌車輛500輛及零部件總成產業化基地。市經信委曾算過一筆賬,如果是不銹鋼軌道交通車輛,在重慶本土采購的零部件價值約為500萬元左右。按年產500輛計算,采購“蛋糕”可達25億元。 各方聲音 專家:技術創新是當務之急 對于裝備制造業三年振興規劃,中國工程院院士、市科委主任鐘志華認為,推進產業技術創新,目前來說是當務之急。 “長期以來,我市在汽摩業和裝備制造業發展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鐘志華說,在長安、力帆、隆鑫、宗申、嘉陵等行業巨頭的帶動下,我市已形成一個龐大的汽摩產業集群;而裝備制造業在我市也是僅次于汽車的支柱產業。 “大力推進交通裝備和動力裝備的研發,既有強大的產業基礎作支撐,也是現有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他表示,下一步的發展,需要健全企業主導產業技術創新研發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和引導企業開展產品形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組織模式創新,實現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緊密結合,推動相關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決策、研發投入、研發組織和成果應用的主體。 企業:增強進一步發展信心 “‘重慶造’風電裝備將通過自主研發,融入先進的產業集群,不斷加強競爭力。”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本新表示,在裝備制造振興規劃中,提到的重點發展10個百億級產業集群中就有風電成套裝備,這為企業下一步發力注入了更多信心。 “裝備制造產業要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必須自主研發,才能持續堅持高速增加勢頭。”楊本新說,目前海裝風電計劃在丹麥成立研發中心,保證產品的持續競爭力。除了丹麥,該公司還將持續推進亞洲、非洲、歐洲等海外市場開辟。 兩江新區:引入高端企業 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湯宗偉表示,在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的指引下,兩江新區將更加積極推進內陸領先的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建設。兩江新區裝備產業發展將以發展重型機械、大型成套設備、高端裝備及關鍵零部件制造為重點,擇優引入具有較強帶動性的高端企業。力爭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實現300億的工業年產值;到2020年,建成內陸領先的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實現1000億的工業年產值。 據悉,兩江新區將引進不同類型的裝備制造企業。比如,依托重慶乃至整個西部地區大開發大建設帶來的需求,引進重型裝備制造;抓住智能電網城市試點,重點發展包括通信、傳感、控制、特高壓輸變電、儲能、接入等智能電網設備的研發制造。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