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沈陽市進行了大規模的道路整修工程。與從前的工程相比,今年試點推廣了十大新工藝和設計理念,提升了道路建設水平。這十大修路“秘密武器”都有啥?10月10日,沈陽晚報記者采訪了負責道路整修設計的沈陽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為您揭秘。
1.熱再生
今年,沈城首次使用了瀝青路面熱再生工藝。施工單位通過成套的熱再生機組,一次性完成對原有瀝青路面的加熱、銑刨、舊料收集、添加新料、攪拌、攤鋪、碾壓成型等工序,形成新的瀝青混凝土面層。避免了原來施工周期長、行車干擾大、噪聲揚塵大,施工期間對百姓生活影響較大等缺點。
這種新工藝具有舊料100%回收利用、改善老化瀝青性能、優化路面級配、實現層間熱粘結、對交通干擾小、環保節能、造價低等諸多優點。
主要應用道路:沈蘇路、小南街、奉天街、北三經街、迎賓路。
2.超薄磨耗層
在泰山路、北陵公園園內道路的整修中,施工單位采用了新型的道路預防性養護形式,即2厘米超薄磨耗層技術,采用專用機械,同步完成瀝青灑布攤鋪。超薄磨耗層具有強度高、耐久性好、表面紋理豐富、抗滑性好、對交通影響小等優點。
3.高性能瀝青劑
在路面瀝青攤鋪過程中,青年大街、南二環試點應用了全效高性能瀝青混合料添加劑,有效改善和提高瀝青路面的高溫抗車轍和低溫抗裂性能。
4.玄武巖骨料
黃河北大街等新建道路整修中,推廣使用瀝青混合料玄武巖粗骨料。其耐磨度高,天然色為黑色。所拌制的瀝青混合料在鋪筑后,不僅具有耐磨、抗滑等性能,且具有黝黑的外觀,有效改善傳統混合料路面使用一段時間后就變灰白色的缺點。
5.花崗巖側平石
和平大街、勝利大街、敬賓街等主干道、次干道和重點區域道路上,推廣安裝花崗巖材質的側平石,避免了施工時路邊瀝青路面碾壓不足,造成路邊出現早期破壞等情況,同時利于雨水收集和排放,整齊路容。
6.人行道精細化鋪裝
在道路整修中,對人行道進行精細化鋪裝。為方便行人更好的識別方向及所處位置,在十一緯路、泰山路等道路交叉口的人行道上,鋪設路名石和指北針,成為沈陽特色。
同時,在十一緯路、泰山路、中山路、西順城街、廣宜街、五愛街等新建道路上,推廣人行道鋪裝時用馬蹄石封邊,明確了人行道及建筑邊界,實現道路功能分區。并統一道路公交站臺鋪裝的規格和樣式。
7.自調式井蓋
在和平大街等重點區域道路上,采用自調式防沉降窨井蓋,使檢查井蓋框與路面形成一個整體,改善井周下沉狀況,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質量。這種井蓋具有高平整度,施工快捷方便,對交通影響小,便于維護時重新安裝等優點,同時具有防盜、防跳、防噪音、防滑、防意外開啟的彈性緊鎖等功能。
8.預制人行道板
結合沈陽市現代化建筑產業化,實現道路建設環保節能,采用高強、耐腐蝕的預制混凝土人行道板。預制人行道板統一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8厘米。鋪裝后外形整齊而美觀。
9.防腐防撞墻
考慮沈陽氣候特征,冬季需進行融雪、除雪作業,傳統混凝土防撞墻易遭腐蝕和破壞。今年修路中,在黃河北大街三環跨線橋、東一環快速路、二環快速路改造試點中,應用新型混凝土防撞墻,并在下側安裝石材飾面板,延長防撞墻的使用壽命。
10.強化慢行交通
在十一緯路、泰山路、民主路等道路的整修過程中,注重以人為本、強化慢行交通。明確劃分路權,將原有人非混行道改造成人非分離道路。避免了行人、非機動車交通相互干擾,同時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