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從浙江省道養護看路面材料再循環技術
[ 編輯:admin | 時間:2012-10-15 14:57:48
| 瀏覽:1323次 | 來源:和訊網 | 作者: ]
經濟與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需謀求與資源、環境的和諧統一,這也是交通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不能忽視的。
特別是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與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交通發展之路相吻合,更突顯了“交通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由此可見,加強研究和推廣路面材料再生循環利用,是我國今后公路建設事業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浙江省針對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問題,專門開展了“交通運輸節能推進工程”,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制定了節能減排專項行動方案,公路部門積極推廣路面材料循環利用技術、引進再生設備、加大人才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兩種常用再生循環技術 “十一五”以來,浙江省在國省道養護大中修工程中重點采用水泥路面碎石化技術和瀝青路面再生技術,積極循環利用水泥板塊及瀝青廢舊料。目前已經較為成功應用的再生技術主要有: 多錘頭碎石化及共振碎石化水泥板塊技術、泡沫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技術、就地熱再生技術、廢舊瀝青廠拌熱再生混合料在輕交通低等級公路中的應用技術等。 水泥路面碎石化技術目前浙江省推廣的主要是多錘頭碎石化技術及共振碎石化技術,這兩種技術目前已經在水泥路面“白改黑”工程中廣泛采用,基本原理都是采用破碎機械對原水泥板塊破碎并壓實穩定后加鋪瀝青路面,由于無需加鋪水泥穩定基層,基本解決反射裂縫,加快了施工進度,縮短開放交通時間,節約了資源,目前在“白改黑”項目中廣泛采用。共振碎石化技術除了具有多錘頭技術的優點之外,還可以更好地增加破碎層的強度,徹底解決反射裂縫,施工速度和開放交通的時間更快,對沿線建筑物的影響更小。 瀝青路面再生技術瀝青路面再生技術主要有泡沫瀝青廠拌和就地冷再生技術兩種。泡沫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是通過對舊瀝青路面進行銑刨后,在固定的專門再生拌和設備上,對銑刨材料添加泡沫瀝青,并拌和后形成成品再生混合料,最后通過卡車運輸至施工現場進行攤鋪和壓實的工藝;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技術是利用專用就地冷再生設備對舊瀝青路面進行現場銑刨,同時噴入泡沫瀝青并進行拌和,形成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再經過平地機整平和壓路機壓實成型,最終形成結構層的再生工藝。 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取代傳統半剛性基層,可以有效減少反射裂縫,從而延長瀝青面層使用壽命;可以在陰雨等不利天氣下進行正常施工,壓實結束即可開放交通,縮短施工周期,因此該工藝具有較好的交通安全性。 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采用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車設備,通過加熱軟化路面,銑刨路面廢料,摻加瀝青粘合劑混合,添加一部分新的骨料后將再生料重新鋪在原來的路面上,具有無需收集和運輸廢舊瀝青混合料等優點,從而能消除路面病害、恢復路面使用性能,就地熱再生適合于瀝青路面面層連續修復。 廢舊瀝青廠拌熱再生混合料在輕交通低等級公路中的應用技術。通過對現有瀝青混合料生產設備進行簡單改造后,在不摻加新石料的條件下,實現了廢舊瀝青混合料10 0%熱再生循環利用。將廢舊瀝青路面材料廠拌熱再生后用于鋪筑輕交通低等級公路,獲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路面材料再生循環技術應用情況 據統計,2006年至2011年浙江省共實施國省道水泥路面“白改黑”工程624公里,其中采用碎石化技術364公里,碎石化技術共節省水泥板塊廢棄108萬立方米,與傳統水泥路面大修工程相比,節省水泥11萬噸,節省碎石23萬立方米。 同時,2006年至2011年浙江省共實施國省道瀝青路面再生利用350公里,根據測算:與類似結構的傳統瀝青路面修復相比,泡沫瀝青冷再生路面結構可以節省14K g/m2的標準煤,減少約53%的二氧化碳排放;以五年一個中修周期換算,就地熱再生技術可延長公路中修時間兩年左右,據初步估算,“十一五”及2011年6年期間,浙江省國省道大中修實施泡沫瀝青再生技術共計節省標準煤5.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500噸;就地熱再生項目折算約節省標準煤3千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0噸。泡沫瀝青重復利用砂石料44.1萬立方米,節省瀝青1.13萬噸。同時,廢舊瀝青廠拌熱再生混合料在輕交通低等級公路中的應用已經在浙江省農村公路大中修中累計實施超過100公里。 2012年,浙江省繼續在國省道大中修工程中推廣泡沫瀝青再生技術,計劃實施泡沫瀝青冷再生45公里,同時實施乳化瀝青冷再生3公里及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就地再生10公里。擬在國道205線示范工程等項目中實施碎石化“白改黑”技術約70公里。 技術研究及工作開展情況 技術研究情況針對水泥路面“白改黑”再生利用,浙江省先后完成《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穩固加鋪瀝青混凝土路面技術評估及研究》、《舊水泥路面碎石化技術應用研究》等課題,同時通過《半柔性水泥瀝青混合料基層在公路養護大中修工程中的應用研究》項目對水泥路面直接加鋪技術展開研究,為水泥路面“白改黑”再生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從2005年底起引入的瀝青路面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首先在省道101線海寧段實施了1.6公里的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試驗路。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杭州市公路局和同濟大學共同合作,在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早期研究的基礎之上,以省道104線試驗段為依托,通過一系列室內試驗和室外試驗路鋪筑實踐、檢測和跟蹤觀測等研究,突破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在實際工程應用中的關鍵技術,取得室內研究和工程應用一系列創新成果。2007年9月,《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的應用研究》課題順利通過省交通運輸廳組織的項目成果鑒定會,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項目研究成果具有創新性、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和推廣應用價值,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的應用研究被評為2008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和2010年度杭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在進一步總結應用經驗和深化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由嘉興市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主編的《公路泡沫瀝青冷再生路面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程》(DB33T 715—2008)浙江省地方標準于2008年12月17日開始實施。這一系列研究與應用成果有力地保證了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在浙江省的成功應用。 2009年由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申報的《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被列為交通運輸行業第三批節能減排示范項目。根據推廣要求,浙江省開展了《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節能減排效果評價研究》,以道路工程材料生產、運輸、施工各階段能源消耗測試為依據,以不同技術和實施條件下的能源消耗與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間換算模型為基礎,建立全壽命周期道路碳排放量強度和碳排放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主要道路工程材料能耗基準,形成涵蓋不同道路施工技術的能源消耗計算方法,并構建道路建設與養護工程能源消耗定量評估體系。基于研究成果,將實現道路設計、施工、養護過程中能源消耗與節能減排的定量計算與評估,為低碳道路的實施提供了量化指標和科學依據。 工作開展情況根據規劃和年度計劃,在國省道大中修工程項目審查、方案審批等環節做好路面材料再生循環利用技術的推廣,在確保年度再生利用目標完成的同時,通過提供技術支撐、加強工程管理、加大檢測和試驗力度等確保循環利用項目的工程質量。 通過制定有關政策,鼓勵全省范圍引進再生利用的機械設備,逐步建立起再生設備機械引進的激勵機制。 鼓勵各地區建立廢舊瀝青回收制度,通過對再生利用技術和項目的支持,目前全省范內均通過轉變思路,開始進行路面廢舊瀝青的回收再生利用,避免了亂丟亂棄,減少了環境污染。
通過設備及技術引進、加大培訓力度,通過對再生利用技術的研究、異地交流、現場考察等,儲備了一定的技術人才,建立起了一支能夠實施全省再生利用技術的人才隊伍,提高了工程管理者對于再生利用的技術水平和管理理念,為下一步推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