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發展和改革局批復34個農村公路橋梁改建工程設計概算,珠海西部農村拿到11427萬元的建設資金,不少村民明年就再也不用走讓人“心驚驚”的老舊危橋了。這其中,近80%的項目集中在我市水產養殖龍頭白蕉鎮,52歲的白蕉水產養殖戶黃兆全聽說后感嘆道:“橋通路才通,路通財就通,修橋我們盼了很久。”
改建34座橋梁
最快本月動工
34個即將改建的橋梁幾乎都是長約百米上下的小橋,分布在斗門、金灣和高欄港經濟區,斗門白蕉鎮一鎮就占據26個,水鄉白蕉成了本次工程最大受益者。
攤開珠海地圖,白蕉鎮共有33條行政村,其中一半以上地處水網地帶,“一條自然村就有3條跨河小橋。”白蕉村民戲稱,這里的村莊就像一個個被河涌分割開的“小島”。
白蕉鎮城建辦主任李澤明說,白蕉鎮改建橋梁的愿望非常迫切。目前全鎮共有大小橋梁45座,不少百米小橋建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近年水產養殖業發達、村民經濟收入不斷增加,老舊橋梁早已不能適應使用的要求。這些老橋多數載重量僅1噸,只能供行人和摩托車通行,加之常年缺乏保養者眾,一直“帶病”通行。絕大部分老橋寬度約2米,不僅水產運輸車過不了橋,連村民自家的私家車也無法過橋,如今村民駕車出行,卻只能將車停放在大路邊再步行過橋回家。
據李澤明透露,26條橋梁預計將在本月和下月相繼開工,明年年底前全部完成。這26條橋的改建工程覆蓋了白蕉鎮所有老舊危橋,屆時,白蕉村民就再也不用心驚驚過危橋。
改善農村交通
帶來致富良機
近兩年,珠海農村交通設施不斷升級改造,58條農村公路工程被列為市“十件民生實事”,累計新建64.4公里新路,在去年年底前全面完工,全市200人以上自然村終于全部通上了水泥路。農村村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如今,農村橋梁的改建工程,更為農民帶來致富良機。
在白蕉鎮東湖村記者了解到,白蕉水產養殖場共有2300多畝魚塘,400多名農民在這里承包魚塘養殖白蕉海鱸、南美白對蝦和四大家魚。養殖場中部有一條小橋,每年平均有4000噸的水產品和1000噸的蔬菜需要通過這條小橋外運銷售。但是小橋日久失修,一有超過6噸的車輛通行,便會發生明顯震動。養殖場無奈地在橋頭豎起水管禁止大車通行,但不愿繞遠的村民往往強行通過,非常危險。
李澤明說,上個世紀建起的舊橋基本沒有打樁,即便是一般的小貨車也無法通過,這次新建的橋梁打樁要打到巖層,同時拓寬車道,將可以通行30噸的大型貨柜車。
昭信村人冼繼良在白蕉水產養殖場與人搭檔承包了35畝魚塘,養南美白對蝦。冼繼良說,大型運輸車過不了舊橋,每次收購只能用手扶拖拉機轉運,不但運輸成本高,而且收購價格也上不去。如果建好新橋,貨車可以直接到塘頭和田頭上貨,按目前市場水平,水產每斤收購價能漲5毛,蔬菜等作物也能上漲3毛,他的養殖塘收入每畝一年能提高約1200元。
眼看著有錢賺,白蕉水產養殖場黃副場長說,新橋建好后,養殖場將投入30萬元,圍繞新橋擴建4公里長的配套馬路,將原本2米寬的道路擴至6米寬,進一步優化運輸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