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深圳市污水管網建設缺口將達6000公里
[ 編輯:admin | 時間:2016-01-08 13:42:41
| 瀏覽:1485次 | 來源:中國市政建設網 | 作者: ]
深圳市治水提質指揮部副總指揮、市水務局局長王立新介紹,目前,我市已建成污水管網4354公里,市政污水干管基本搭建成網,然而,污水管網還面臨建設滯后、支管網缺失、雨污混流等難題。按照2025年全市建設污水管網的目標計算,目前全市污水管網缺口達5938公里。我市將采取“分片實施,聯網提效”和“雨污分流,正本清源”兩大策略,逐步彌補管網建設方面的欠賬。 城市建設長期“重地上、輕地下” 污水管網建設一直受到高度重視,2014年我市還將污水管網建設列為跨“十二五”規劃的十二項重大民生工程之一。但是,經過多年的管網建設,全市污水收集率雖已顯著提高,然而污水管網建設仍難以滿足城市發展要求。 據分析,污水管網建設滯后的主要問題,一是原特區內基本形成雨污分流、污水集中處理的排水系統,但仍存在斷頭、堵塞等情況。二是原特區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依然滯后于原特區內,雨污分流比例低,雨污混流嚴重,污水管網建設嚴重滯后、歷史欠賬多,建設標準低、支管網缺失,導致大量污水未能得到有效收集而直接排入河道,污水管網建設密度僅為原特區內的65%左右,差距明顯。三是污水管網建設混亂,建設質量參差不齊,系統有待完善。 “長期以來,我們城市的開發建設與排水設施建設的銜接不足。”探究原因,王立新指出,這是由于“重地上、輕地下”的思維過去十分嚴重,導致部分片區排水設施建設落后于開發項目建設,開發項目建成后污水無出路,溢流到雨水系統;部分開發項目未取得排水許可即開工建設并投入使用,片區污水無序排放;軌道交通等市政建設排水管理不到位,原有排水系統被破壞,新增了大量的內澇積水點。 而且,雨、污水收集系統未同步推進,規劃雨污分流體制與實際雨污混流制并存,污水處理效益不佳,這在原特區外問題尤為突出。污水處理系統按純污水設計建設,雨季雨水沖擊造成處理失效或低效。 以我市污染最重的茅洲河下游段為例,該片區污水管網建設未成片推進,主要建成區僅建成污水干管,與觀瀾河流域、坪山河流域、前海片區共同成為我市污水管網欠賬最多的四大片區之一。而片區內雨污混流現象普遍存在,錯接亂排、海水倒灌、垃圾淤堵致使大量污水入河。入河污水量超過55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率不及60%。這種情況下,茅洲河中下游的黑臭幾乎在所難免。 再比如,經過多年的建設與完善,深圳河灣流域已經建成了較為完善的污水收集處理系統。但是,這些建成的排水管網錯接亂排現象仍較嚴重,旱季污水仍有“跑、冒、滴、漏”,雨季污水溢流帶來污染;污水系統不完全適應當前大部分區域雨污分流和小部分區域雨污合流并存的現實;后海灣等新開發區域污水設施建設仍然滯后,新增較多污水不得不直排河灣,都使得深圳河灣污染問題每每走進公眾的視線。 到2025年新建5938公里污水管網 深圳市治水提質工作計劃(2015—2020年)提出,我市將采取“分片實施,聯網提效”和“雨污分流,正本清源”兩大策略,來逐步彌補管網建設方面的欠賬。 管網建設方面,針對原特區外污水管網建設嚴重滯后、歷史欠賬多的突出問題,按照“分片建設,建設一片,見效一片”的思路和“償還歷史欠賬與杜絕新增錯接亂排同步推進”的要求,盤活存量,建好增量。雨污分流方面,我市將嚴格排水許可制度,新建片區、城市更新區嚴格執行分流制;以立法和創新制度為保障,發動社會力量,啟動新一輪排水管網正本清源行動;優先實施水源保護區、城中村、重點舊城區的雨污分流改造,其他區域逐漸推進。實施過程中優先選用對周邊干擾小的施工方案,避免全面開挖,減少對城市的影響。 根據“織網”行動安排,下一階段我市將加快排水管網建設完善,按“用戶與支管相連、支管與干管相通、干管與污水處理廠相配套”的要求,原特區內重點是污水管網完善建設及優化調度,重點片區開發建設和城市更新項目周邊配套管網改造,原特區外循序推進污水管網建設,建成“用戶—支管—干管—污水處理廠”的路徑完整、接駁順暢、運轉高效的污水收集系統。 其中,原特區內主要是污水管網完善建設,重點片區開發建設和城市更新項目周邊配套管網改造。2017年,完成207.78公里市政污水管網的改造完善。原特區外各區(新區)循序推進污水管網建設,共分五批次建設。
總體而言,到2025年新建5938公里污水管網。屆時,我市將基本補齊污水管網方面的歷史欠賬,為我市水環境持續改善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