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透露,廣州水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147條黑臭河涌已基本達到“初見成效”。值得關注的是,對于“雨污合流”這一“老大難”治水問題,廣州正在編制海綿城市近期建設實施方案,并明確到2020年底中心城區整體雨污分流比例達到56%。
石井河上月水質改善至V類達省標
石井河位于廣州中心城區西北部,干流全長19.44公里,有一級支流19條,流經14個街道,35個城中村,是廣州水環境治理中的一塊“硬骨頭”。
石井河治理
“國家給的任務是達到V類水,今年前9個月沒有達標,因為一直在清淤,9月完成,到10月第三周就達標了。”白云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前9個月,石井河口水質均值為氨氮5.13mg/L,雖較去年有較大改善,但未達到V類水標準。今年9月清淤工程完成后,10月18日-21日水質均值為氨氮1.566mg/L,溶解氧2.953mg/L,經治理后的石井河口斷面水質達到了V類水標準,已達到省考要求。
而在瀝滘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現場,施工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該項目選址海珠區小洲工業區,占地約15公頃,建成后將服務整個海珠區(除洪德分區污水西調至西朗污水處理系統外)、番禺區的大學城小谷圍地區和黃埔區的長洲島等。據介紹,該項目采用全地下設計,能有效避免臭氣和噪音擴散,計劃于明年第一季度建成通水。
147條黑臭河涌 已基本達到“初見成效”
視察現場,往日的“臭水溝”如今均成為了清水河,景也更美了,從數據上看又有什么變化?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李紅衛介紹,自2017年5月市人大常委會印發《關于印送關于《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林永亮等41名代表聯名提出的的決議》的實施方案等文件材料的通知》以來,廣州水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建成污水處理廠9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6萬噸/日,建成污水管網8019公里。
與此同時,廣州建成2192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站點,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自然村覆蓋率達到72.9%,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9%);第一批48個城中村已完成埋地污水管約2827公里,截污納管工程已全部完工;第二批49個城中村,累計完成埋地污水管約2081公里。
具體到今年,經第三方機構第一輪復評,報入國家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河涌已基本達到“初見成效”。建成并投入運行污水處理廠1座,新增能力5萬噸/日,此外還有16座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預計年底或明年初完工。5月13日,廣州市統計局民調結果顯示,市民認為工作成效最為顯著的是黑臭河涌治理,位列建設花城成效顯著各項工作的第一位。
下一步將通過改造實現“污水入廠、清水入河”
在治理上,廣州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落實四級河長3030名、湖長828名、自然村河段長3296名,配置網格員18411名。同時,實行環境準入制度,全面推行排污許可,初步建立排污許可證核發企業名單。
而在執法監管方面,今年以來廣州共檢查企業63947家次,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2862宗,處罰案件2415宗,罰款總額達1.5289億元。全市直接適用新環保法配套規定、“兩高”環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釋處理、處罰案件共293宗。
會上,李紅衛表示,目前廣州市老城區部分區域排水體制還是合流制,加上降雨量較多,雨季污水溢流問題突出,易造成水質反彈。廣州將加快海綿城市建設,編制完成《廣州市水務工程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引》,正在編制廣州海綿城市近期建設實施方案。
下一步,廣州將分批次完成合流渠箱改造,實現“污水入廠、清水入河”,有效騰挪現有污水處理能力,進而解決雨季溢流和排水不暢問題。明年廣州將提前完成一批對水環境有較大影響的合流渠清污分流工程;到明年底,中心城區整體雨污分流比例達到56%。
會上,有部門提出,關于雨污分流的建設,一旦進入小區后,由于主體責任不明確,無法進一步進行建設,“是找物管還是找業主?找不到主,很難監管。”該部門負責人表示,希望物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規條例,能在水管理方面予以清晰的權責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