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個《深圳市城市綠化發展規劃綱要》出爐
[ 編輯:admin | 時間:2012-07-10 17:36:23
| 瀏覽:1158次 | 來源:中國園林網 | 作者: ]
中國園林網7月5日消息:原特區外城市綠化建設與管理相對落后的狀況有望在未來8年得到改變。昨日我市召開城市綠化工作會議,公布首個《深圳市城市綠化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提出,從2012年至2020年的8年時間里,在全市廣泛開展以“生態化、人文化、精細化、均衡化”為主要內容的“城市綠化提升行動”,至2020年,使深圳城市綠化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政府首次以每年1個億設立“深圳綠化獎”,獎勵做得好的區政府和人員。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榮,市長許勤,常務副市長呂銳鋒等出席會議。 現狀:原特區內外差距較大 據悉, 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深圳綠化整體水平居全國大中城市領先位置。但仍有不足,表現在幾個方面: 首先,與國際先進城市綠化水平相比尚存在差距。與自然氣候條件相近的新加坡相比,深圳在綠化層次、植物配置、色彩變化、品種選育、精細管養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與園藝發展歷史悠久的歐洲相比,深圳在綠化品質、園藝水準、園林藝術、生態意識等方面差距明顯。 其次,原特區內外城市綠化建設與管理水平差距較大,“二元化”現象突出,與特區一體化要求不相適應。與原特區內相比較,原特區外公園綠地總量不足,布局不合理,除行政中心區域外,綠化水準普遍不高,景觀效果不佳。 此外, 城市綠化精品不多,特別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精品鮮見,與深圳城市地位綜合實力不相匹配。 目標:瞄準國際一流水平 “深圳綠化再起步,瞄準的是國際一流目標。”市城管局局長蒙敬杭表示。 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市域綠傾覆率達到50%,建成各類公園1000個以上,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面積600平方公里,使深圳城市綠化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在此基礎上,針對每個區確立不同的定位,確定了分區目標。如羅湖區:以城市更新為依托,大幅度提高城區綠量,推行立體綠化,建設精品園林,建成與國際消費中心相適宜的精致綠化環境。光明新區:以新區規劃建設為契機,依托高新技術產業區域性服務中心建設和生態休閑產業發展,建成低碳生態的綠色新城等等。 舉措:見縫插綠實現開門見綠,全市種植喬灌木2400萬株 據介紹,此次瞄準國際一流的綠化提升行動,共推出四大舉措:通過規劃建綠、植樹添綠、空中增綠、見縫插綠,實施三大計劃,大幅提升城市綠量。 通過規劃建綠,實現綠地健康有序地增長(綠地增量計劃)。多渠道拓展城市綠化空間,積極推廣屋頂、垂直面綠化、人行天橋綠化和生態停車場綠化,強化立交橋護欄綠化和橋體綠化,構建立體化的城市綠化格局。到2020年,全市新增綠地面積15平方公里。 全面推進生態風景林建設(生態造林計劃),到2020年,全市種植喬灌木2400萬株。 全面梳理、改造、提高和優化全市規劃建設的8處區域綠地和生態廊道體系的網狀組團結構(完善區域綠地和生態廊道體系組團結構計劃),構成多層次、多功能、點線面相結合的城市生態園林綠地系統。 每區新建一個兒童公園 我市將編制并執行《深圳市公園發展規劃》,優化我市公園布局。在建設滿足市民日常需求的綜合類公園和社區公園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兒童公園、海濱公園、帶狀公園、濕地公園等專類公園,除福田、羅湖外,每個區新建一個兒童公園。每區每年至少新建兩個公園(含社區公園)。 規劃提出加快新公園建設,中心城區利用城市更新的契機,重點將有條件建設公園的土地規劃建設為公園。舊村和其他城市更新片區,若部分或全部改造,必須落實相應社區公園數量和面積。 規劃還強調強化公園服務功能。城市綜合公園突出“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思路,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同時,構建意境優美、生態自然、特色突出的景觀。社區公園突出“以人為本、美觀實用”的理念,注重綠地游憩空間的人性化設計以及休息座椅、兒童設施、健身器材等設施的配備,為周邊市民提供游憩、健身、鄰里交流的空間。 100條景觀大道串聯全城 規劃提出各區每年完成1~2條景觀大道改造提升(含新建),至2020年100條高水平的綠化景觀大道串聯全城。 深圳已經成功申辦2017年的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規劃提出要以此為契機,將仙湖植物園打造成具有一流專業水準、一流景觀效果、一流戰略植物資源收集水平的國際著名植物園;將蓮花山、深圳灣等公園打造成特色鮮明的綠色明珠;將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申報為世界地質公園等。 至2020年末,全市建成5個以上“國家重點公園”或國際知名公園,各區的區級公園建成1個以上“五星級公園”。 全市規劃建設生態景觀林帶461千米,以市、區為主體進行建設,對跨行政區的路段、河段的生態景觀林帶進行統一規劃布局,屬地政府統籌安排建設。 到今年底,我市將完成市域范圍內300千米省立綠道、500千米城市綠道和1200千米社區綠道的建設,形成2000千米的綠道網絡。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