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30年綠化成績斐然 深圳打造全國一流城市綠化水平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經過32年來的開發建設,已成長為一座綜合實力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城市。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深圳始終將城市綠化作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人居環境質量的一個重要抓手,堅持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道路,初步建立了與現代化城市相適應的“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城市綠化管理模式,基本形成了植物多樣、綠量充沛、具有南亞熱帶海濱城市特色、整體水平達到全國一流的城市綠化格局。其中,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6.50平方米,超過北京、上海、杭州、蘇州,在全國重要城市中首屈一指。
深圳30多年城市綠化事業成績斐然
回顧 全力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從1979年到1994年短短15年間,深圳通過高起點的城市規劃、高標準的綠地指標控制和多元化綠化資金投入,實現了城市綠化的迅猛發展,綠化覆蓋率從建市初期的不足10%增加到52.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從2.5平方米劇增到34.9平方米(按戶籍人口計算)。1994年,成為我國僅有的5個園林城市之一。 1997年,以香港回歸為契機,深圳開展了大規模的城市綠化美化行動。2000年,深圳獲得了國際“花園城市”100萬以上人口城市級別的第一名。到2004年,通過積極學習和吸取國內外先進城市和地區城市綠化發展經驗和理念,深圳形成了“東西融合,多元發展”的城市綠化新格局,一座“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現代化花園城市初步建成。 截至2011年底,深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5.05%,建成區綠地率為39.1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5平方米,三項主要指標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驗收要求。在“資源、人口、環境、土地”四個難以為繼的緊約束條件下,深圳發展模式實現從“速度深圳”向“質量深圳”轉變,生態城市成為城市發展的戰略選擇,城市綠化從只關注“綠化與景觀”向全面關注“宜居與生態”質變。
經驗 經濟發展不忘環境保護 “回顧和總結建市以來深圳城市綠化的發展歷程,我們認為深圳城市綠化超常規發展的32年,是歷屆市委、市政府堅持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原則,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局面的32年。”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32年是廣大城市規劃與建設工作者堅持生態優先、規劃先行理念,科學布局城市綠地系統空間格局,為城市綠化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32年;是廣大公園建設者與管理者堅持以人為本、服務至上宗旨,精心構建三級公園體系,初步實現“公園之城”目標的32年;是廣大城市綠化工作者堅持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精神,不斷探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城市綠化管理模式,推動深圳城市綠化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的32年。 成就 整體規劃高起點 深圳城市規劃的最成功之處是在1986年第一個城市總體規劃中選擇了一個非常罕見而富有彈性的空間發展模式——帶狀組團結構。正是這個結構強大的彈性和適應能力,既避免了城市連片無序蔓延,又滿足了深圳高速發展的需求。在后期的若干次城市規劃修編中,“軸帶組團式”城市空間結構確立了深圳城市綠化可持續發展的空間。2005年,深圳創造性地提出“基本生態控制線”概念,將全市域將近一半的土地劃入控制線內,設為禁建區,實現了從“規劃建綠”向“規劃護綠”的轉變,也是城市綠化向“宜居與生態”階段質變的重要推動力。 綠化建設高標準 1979年,深圳適時編制出臺了《深圳市城市綠化規劃和實施方案》,確立了“規劃一片、建設一片,綠化一片”的建設原則。到1994年,城市綠化覆蓋率增加到52.4%、人均公共綠地達到34.9平方米,接近同時期的國際先進水平,15年成就了深圳“園林城市”夢想。 自2002年開始,連續多年在全市開展“公園建設年”活動,截至2011年底,全市有各類公園共800多個,公園各項指標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公園之城”輪廓初現。 深圳道路綠化形成植物景觀特色鮮明,色彩豐富;注重層次搭配,講求生態效益;人行道樹種類豐富,遮蔭效果明顯;立交橋綠化形式多樣,橋體景觀良好四大特色。其中,深南大道也因其具有國際水準的綠化景觀而成為深圳的城市名片。同時,國際氣派、現代風格的住區綠化也引領著風尚。 20世紀90年代初期,深圳創造性地提出了生態風景林的理念,自1998年開展生態風景林試點以來,生態風景林面積達16877公頃。初步形成了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森林生態景觀和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態混交林種群,基本實現了改善城市背景森林景觀,提升森林生態效益的目標。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