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網(記者 秦勇)11月30日,攀枝花市東區馬鹿箐后山,9644株攀枝花樹、鳳凰樹、黃葛樹栽在了這片面積達672畝的土地上。明年春天,這些苗木將抽出嫩芽,點點新綠將成為這片曾經被人們稱為“石頭山”的土地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馬鹿箐后山生態林只是金沙江沿江兩岸市區視野區生態景觀林建設的一部分。
截至目前,該市沿江視野區生態景觀林打造已基本完成,涉及視野區內的荒山荒坡,中心區段江南濱江大道、攀枝花大道和江北310省道用地紅線以下至銀江電站998.5米蓄水線以上范圍內及東區東華山綠化地塊的11個景觀區,綠化面積3679畝,共栽植鳳凰樹、三角梅、黃葛樹等綠化樹木15萬多株,成活10萬余株。
隨著生態景觀林的基本完成,沿江兩岸更綠了。
義務植樹劃分責任區
提起阿米什景觀區的生態林建設,攀枝花電業局職工王偉有些激動,這里也有他的一份功勞。今年6月29日,攀枝花第14個義務植樹日,該市近20萬名干部群眾參與植樹活動,共植樹60萬株。
王偉便是其中的一員,他在阿米什景觀區種下了一株三角梅。阿米什景觀區的生態林是攀枝花電業局的義務植樹責任區。看著自己栽種的三角梅已經成活,他頗為自豪,“義務植樹能夠帶動更多的人參與植樹,改善城市的環境,是件大好事。”
攀枝花將沿江兩岸視野區綠化任務分解到市、區各部門及轄區相關企業,共分為11個景觀區。
在生態景觀林建設中,攀枝花還盡量采用鄉土樹種和賞花彩葉植物,推廣堡坎、邊坡等立體綠化,形成以近自然花草林木為主的沿江綠地生態系統,同時,在渡口橋至雅礱江與金沙江交匯處沿江北岸視野區荒山地帶打造山水相依、林水相伴、人與自然和諧的特色景觀,提升綠化品質和景觀檔次。
利用太陽能抽水上山
攀枝花地處干熱河谷地帶,氣溫高、土壤干,加之山體土壤貧瘠,多數景觀區地塊山高坡陡,如何引水澆灌成為攀枝花植樹最大的難題?與此同時,攀枝花有著充足的太陽能資源,如何實現太陽能資源的有效利用?
阿米什景觀區位于金沙江與雅礱江交匯處,山高坡陡,巖石裸露,土壤瘠薄,植被覆蓋度低。攀枝花將該地段列為2012年金沙江中心城區段沿江視野區景觀林建設的重點工程和森林城市建設示范項目,從中探索引水澆灌等問題。
該市投入100萬元在阿米什山頂建成一套太陽能提灌系統,安裝太陽能發電板307平方米,利用太陽電池組件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再利用配套的電力裝置驅動水泵從雅礱江抽水上山澆灌。“目前,該地段種植的數萬株樹木,成活率達到95%以上,并且部分三角梅已經開花。”東區林業局局長梁新說,下一步,除了全面推廣太陽能發電板提水澆灌外,還將把山腳下居民區的生活廢水利用起來,解決景觀區的用水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