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美麗之變看灤南——灤南縣城市建設紀實(圖)
來源于:環渤海新聞網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張洪鵬 王學麗 齊福臣)一條條寬闊平坦的街道,一座座鱗次櫛比的高樓,一處處優雅精致的園林雕塑,一張張充滿幸福的笑臉。綠波環繞,城林交融,勝景如林,北國江南…… 記者走進灤南,真切地感受她的巨變: 3年時間,相繼投資近400億元,實施了300個建設項目;建成區面積由14.3平方公里擴展到18.9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4萬;城市道路由東西5條發展到“十橫十二縱”;七層以上樓房由6棟發展到238棟;電梯由27部發展到653部;3年新增綠地一百多萬平方米,新建公園10個、廣場4個。由于城建的輻射帶動,固定資產投資2009年53億元,去年為153億元;億元以上項目2009年18個,去年118個;與這些數字對應的是,群眾滿意度由2009年的50.1%提高到去年的89%…… 3年,彈指一揮間。一座“碧水環繞、綠樹掩映、古韻新風、曲美人和”的中等生態城市已悄然矗立在人們面前。 高瞻遠矚 如椽巨筆繪藍圖 倴城,灤南縣縣城,既有冀東四大名鎮的輝煌歷史,又有“前羅城,后古城,當中夾著個破倴城”的尷尬昨天。由于歷史原因和客觀條件所限,街衢狹窄,房屋低矮破舊,路難走,環境差,縣城的既有格局已經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2010年初,在到任不久的縣委書記張國棟倡議下,一場轟轟烈烈的“問計于民,造福百姓”民情民意大調查活動在灤南展開。4萬多份帶著人民群眾殷殷期盼的問卷迅速匯總到縣委、縣政府。而這其中,關注城市建設、項目建設、北河開發等方面的占到問卷總數的91.2%以上。 2010年4月23日,這是一個令全縣人民難以忘記的日子。這一天,灤南召開了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百日攻堅行動動員大會。在會上,縣委書記張國棟代表縣委、縣政府提出了以城鎮面貌大變樣、重點項目建設、統籌城鄉發展“三大攻堅”和城西工業區、嘴東經濟開發區、大鐵礦、北河新區“四大開發”為內容的工作重點,以建成“濱海水城、經濟強城、文化名城、宜居靚城”為目標,建設“中等城市,生態灤南”。 城市建設,規劃先行。灤南抓住列入全省32個中等城市發展試點之一的歷史機遇,聘請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一流規劃設計單位編制完成了《灤南縣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為中等城市建設描繪了“到2020年,灤南縣城市規模達到40.4平方公里,35萬人口”的發展藍圖,并確定了“一帶兩軸雙環三區”的城市發展格局。一帶,即北河水城文化觀光產業帶;兩軸,即東西走向以中大街為軸,東到宋道口鎮,西到城西工業區,全長10公里。南北走向以建設路為軸,南到南環路,北到北環路,全長5公里;雙環,即環城道路、環城水系;三區,即古城區、北河新區、城西工業區。一城三區,產城互動。城市定位為:全國文化名城、北方生態水城、臨港經濟強城、生態宜居靚城。 與此同步,在城市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又先后編制完成《縣域鎮村空間布局規劃》《縣域產業布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鎮村建設規劃》,在全省率先達到“四規合一”,實現規劃一步到位和全覆蓋。 清晰的發展思路,明確的發展目標,為灤南城市指明了方向。灤南人在新的起跑線上躊躇滿志! 日新月異緊鑼密鼓筑新城 從2010年4月開始,灤南縣先后組織開展大規模城市搬遷改造攻堅行動5次,完成19個區域、5765戶的征收搬遷,拆除各類建筑115萬平方米,騰出土地4957畝,做到了“百分百簽約、百分百拆除”,實現了“零上訪、零事故、零沖突、零釘子戶”,創造了城市征收搬遷的奇跡。通過征收搬遷,極大地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有效解決了城市發展土地瓶頸的制約,為城市發展創造了有力條件。 隨著征收搬遷的開始,灤南大刀闊斧、史無前例的城市建設全面啟動。 在北河兩岸、在倴城街區,住宅樓、商業街,老城區改造、新城區開發,道路、橋梁施工,商業設施、園林綠化,到處是熱火朝天、緊鑼密鼓的建設現場。 在剛剛拆掉的倴城村莊舊址,塔吊林立、車輛穿梭、機器轟鳴。在雄壯的建筑交響曲中,一棟棟嶄新的樓房、一座座花園式的小區拔地而起。 其中,作為保障民生、取信于民的回遷房建設一直是灤南城建的“一號工程”。這縣及時建立回遷房建設保證金制度,成立回遷房建設督導組,保證了回遷房按時間節點推進。目前,涉及十個片區,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的第一批46棟回遷房已有9個片區竣工交房,涉拆群眾順利回遷;涉及8個片區、總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的第二批38棟回遷房正在加緊實施。 在征收搬遷的同時,又大力實施了老城區既有建筑外觀改造和街道景觀環境整治,先后完成了兆才大街等7條城市主干道路的11個重點區域和金輝廣場等5個重要城市節點周邊的既有建筑外觀改造,改造面積達22.5萬平方米。通過外改,提升了城市形象,為中等城市點綴了色彩,增添了靈氣。 短短三年,昔日那個“破倴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僅房地產開發就完成41.14萬平方米,在建面積159.61萬平方米。在建和完工小區已達20多個。商品房銷售率達80%以上,常住人口增加了4萬。 老城譜新韻,新區展生機。作為灤南縣城“一城三區”的北河新區一時成為灤南城市發展的主戰場。短短三年時間,迅速完善了北河新區功能,加快推進重大設施項目落地開工進度。把北河南岸河邊的二層商貿樓和一個賓館全部拆除,還河、還綠于民。投資3.5億元、建筑面積7.9萬平方米的企業研發中心已經建成;北河九號公寓、天鵝莊園一期、麗墅莊園等住宅小區主體完工;規劃展館、美術館等項目已經開工;新一中、河北鋼鐵集團生活區等項目已準備完成,重點功能區域基本成型。 “城鎮化必須有產業化支撐,沒有產業支撐不可持續”。作為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實現產城融合發展重要平臺的城西工業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招商引資隨著城市建設取得歷史性重大突破。2011年5月,被省政府批復為省級工業聚集區,規劃面積由1.3平方公里拓展到14.8平方公里。三年來,建成區面積迅速達到4.5平方公里,是三年前的3倍。著眼于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投資5.3億元完成了7條26公里的道路建設,高標準實施了污水、雨水、煤氣、熱力、電力等配套工程,為打造綠色、地毯、節能、環保的生態古冶區創造了先決條件。優越的發展環境,吸引了泰國萬蒲、蒙牛乳業、中船重工、廈門國貿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三年來謀劃實施了209個重點項目,計劃投資730億元,目前已完工31個。2012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20億元,稅收4.5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三年翻兩番。累計安排勞動力2.5萬人,占目前城市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以新型工業化帶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良好格局已經形成。 完善功能市政建設奠基石 城建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設施建設時刻與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關注民生,灤南由此入手。 路橋暢,百業興。城市建設,交通先行,三年來,相繼新建和改造了崇法大街、建設路、灤海路城區段、新南環、創新路等多條城市道路,建成了北河大橋、那顏湖大橋、中大街鐵路立交橋等橋梁,形成了城市立體交通網絡,城市路網結構日趨完善。目前,城區道路總里程已達到80余公里,人均道路面積達到28平方米。 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其他市政建設也同步跟進:集中供熱、供氣,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基本實現;富有現代氣息而又功能齊全的商貿服務設施遍布城市每個區域,步行街、金輝商業街、金茂購物廣場、中紅購物廣場、唐百購物廣場等商業設施全部建成使用,極大地滿足了人們購物需求,活躍了城市經濟,匯集了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為城市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園林綠化駛入快車道,開展了道路、公園、單位庭院、居民小區等9大攻堅行動,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19%。建成了北河公園、清逸園、沁香園等35處公園綠地。總投資2794萬元、占地150畝的羅成公園正在建設中。北河公園入選唐山八景。省級園林縣城創建一役成功;新縣醫院、京東醫院二期擴建項目主體完工。 古韻流芳城市新顏入畫來 “北河活了!”每一位踏上北河大橋的人都由衷感嘆。作為北河新區的標志性建筑和北河觀光帶的前導性工程,總投資8822.37萬元的北河大橋在2011年5月順利通車。如今,站在北河大橋之上,橋下碧波蕩漾,遠處柳柔花美、荷清草秀,無限風光一覽眼底。 北河,位于灤南縣城北部,古稱通津河,曾在古時南北運糧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北河久旱不沽、久雨不澇,是我國北方地區縣城中稀有的自然水體,水面面積50.8公頃,東西長約2200米,南北寬約260米。 北河水體是灤南城市發展的優勢,也是灤南城市發展的“脈”。圍繞“濱海水城、經濟強城、文化名城、宜居靚城”發展定位,以文化為根,以歷史為脈,以碧水為魂,充分發掘利用豐富獨特的自然資源、文化底蘊和歷史遺跡,灤南圍繞北河打造的北河新城,猶如婉轉曼妙的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 北河水城文化旅游觀光產業帶總投資100億元,包括水上游覽觀光、濱水生態休閑、文化創意產業、歷史遺跡開發、休閑娛樂購物、旅游服務接待6大類29個子項目。投資3.8億元實施北河水系綜合治理,對老城區北側2.3公里的北河河道實施拓挖整治,在新城規劃區北側開挖導流明渠6.2公里,同步完成跨河橋梁、涵閘等附屬工程的設計、施工,形成了全長15公里、局部可通航,兼具防洪防澇、含蓄水源功能的“城在水中央、水由城中過”的環城生態水系。 如今,新改擴建的北河公園核心區、古城廣場已正式開放。元代古城遺址公園、元代風情街即將竣工,金代風情街正在建設。沿北河水系布設的惠民廣場、悅民廣場、健民廣場、尚民廣場、三娥苑等多處景點,讓濱水生態休閑功能躍然水邊。徜徉在惠民廣場,大型噴泉、藍色之夢雕塑、樹陣、圖騰柱、廣場地雕讓人流連忘返。 一個嶄新的北河水城已經誕生,一個嶄新的灤南已展示在世人面前!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