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蘭州市第一個“上跨下穿”項目小西湖立交橋南濱河路交通改造工程的通車
11月30日15時許,一輛輛小轎車從上河苑自西向東緩緩駛入新建的高架主線橋,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小西湖立交橋南濱河路交通改造工程正式通車了!改造后匝道與新建單幅高架主線橋順接,實現北向東、西向北左轉,南向西及東向南左轉車輛匯入南濱河路主線,極大地緩解了以前交通擁堵狀況。值得一提的是,小西湖立交橋南濱河路交通改造工程的通車,標志著蘭州市城市路網向立體化方向邁出了重要步伐。 小西湖立交橋南濱河路交通改造工程是蘭州市啟動的第一個“上跨下穿”項目,該工程自2012年9月開始管線遷移,2012年11月20日圍擋拆除匝道橋,2013年3月全面開始施工,2013年11月30日通車。根據介紹,該工程采用半幅高架與環形匝道組合方案,由南濱河路高架橋和四個環形匝道組成。立交橋總面積26626.7平方米,其中高架橋全長1.775公里,占地面積20415平方米,匝道橋占地面積6211.7平方米。改造后匝道與新建單幅高架主線橋順接,實現北向東、西向北左轉,南向西及東向南左轉車輛匯入南濱河路主線,對改善南濱河路交通狀況,緩解市區交通壓力具有重要意義。記者從現場獲悉,目前,新建的高架橋、匝道橋還沒有交通標線、路燈等設備,所以這座新修的高架橋只允許2.5米以下的機動車通行。 對此,項目承建方、中鐵二十一局蘭州交通改造指揮部指揮長王建軍解釋說:“考慮到小西湖附近交通壓力較大,雖然還有一些收尾工程尚未全部完工,但改造部分已具備通車能力。所以,今天就實現了通車。接下來,我們將實施橋面標線、路燈、裝飾等工程,確保年內完成所有后續工作。”正因如此,目前只允許小車通行,大車暫時禁止通過,施工方已在現場設置了限高2.5米的裝置。此外,小西湖立交改造地面鋪油考慮到新老路基不均勻沉降的因素,目前只鋪中粒石調平層,明年春季再鋪細粒石面層。 小西湖立交橋南濱河路交通改造工程全面開工建設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統籌協調推進項目建設,參建各方按照市上的統一部署和城市內工程施工的要求,強化交通措施,優化施工方案,全力“保暢通、保進度、保質量”,克服了交通壓力大、建設場地小、地下管線多、施工難度大、工程時間緊、施工任務重等諸多困難,超常規施工,分區域分段24小時不間斷作業,為工程如期通車提供保障。據介紹,為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對交通的影響,施工單位科學安排工序,預制箱梁在場外加工,特殊部位夜間開挖并澆筑樁基,白天則架設鋼板保證車輛通行,全市上下合力共為,確保工程按期建成通車,為城市內如何在“保暢通、保進度”的前提下實施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積累了經驗。 根據介紹,該工程在設計建設過程中樹立精細化理念,攻克多項技術難題,技術上創造了多項省內第一。首先,在跨越黃峪溝和陸軍總院門口布設了大跨徑橋梁。設計了主跨55米鋼箱混凝土接合連續梁橋,為省內最大跨度鋼混組合梁橋。為改善結合梁受力,設計中采用了施加頂力、體內與體外混合預應力、雙重組合結構、分段澆筑混凝土等方式,有效降低組合梁的應力水平。同時,為減少施工對交通的影響和縮短建設工期,橋梁上部結構以工廠化預制、現場安裝為主。其次,工程首次在省內采用大懸臂倒L墩結構。根據交通流量和陸軍總院門前車流量需求,該處出入段輔助車道按三車道設計,采用大懸臂倒L墩為橋下輔助車道建設提供空間。第三,工程采取多種類型橋墩。為避讓地下管線和滿足交通組織需求,整個工程采用了門式墩、T型墩、倒L墩、獨柱墩、鋼管混凝土墩等16種橋墩類型,為省內大型互通立交采用橋墩類型的數量最多。 此外,改造工程首次將融雪除冰技術應用在市內市政橋梁建設中。在立交橋面混凝土鋪裝中預設碳纖維遠紅外加熱體,在電源與發熱碳纖維之間用溫濕控制系統連接,根據橋面溫度自動啟停融雪化冰系統,及時清除橋面積雪與結冰,保障過往車輛的安全。 最后,改造工程還首次將LED低空照明技術應用在省內市政橋梁建設中。采用了以LED低空照明技術為主的雙出光護欄路燈,將護欄路燈安裝于橋側護欄管內,夜間其光線均勻投射在路面上,外側以七彩景觀點光源勾勒整個高架輪廓,避免了傳統燈桿路燈給周邊居民帶來的光污染。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