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北京六大類城市水務工程建設將拉開序幕
[ 編輯:admin | 時間:2013-11-25 08:52:50
| 瀏覽:1547次 | 來源:中國市政建設網 | 作者: ]
11月23日,今冬明春首都生態文明水務工程建設拉開序幕。重點開展城市河道清淤、中小河道治理、南水北調市內配套工程、再生水廠建設改造工程、雨洪調蓄工程建設以及雨水泵站改造六類工程建設。
水務工程建設是首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事關發展全局,惠及民生福祉。市委、市政府決定啟動首都生態文明水務工程建設,六類重點工程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安全和水環境問題。 西郊建620萬立方米調蓄池 確保百年洪水不入城 北京中心城區防洪規劃格局是“西蓄、東排、南北分洪”。據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冬開始實施的西郊雨洪調蓄工程。工程包括土方疏挖390萬立方米,新建分洪閘1座、分洪暗涵4公里、污水截流14處。主體工程將在明年汛前完成,具備滯蓄條件。 據了解,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最終將形成一個620萬立方米的調蓄池,可解決八大處溝流域及北八排溝、瑯黃溝流域27平方公里百年一遇的洪水不下泄入城,確保中心城的防洪安全。 11條河道將清66萬立方淤泥 恢復防洪排水能力 北京的城市河湖包括昆玉河、護城河、通惠河等13條123公里河道,承擔著市區主要行洪排水、水環境景觀任務。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進程加快,大量施工渣土和污水隨降雨進入河道,特別是去年“7.21”之后,河道淤積加重,不僅影響行洪,而且底泥含有的污染物是河道周邊“臟、亂、臭”的主要原因。 經調查,包括通惠河,永定河引水渠,南護、昆玉河在內的11條河道,淤積在0.3米以上,全長達89公里。不僅嚴重影響行洪,而且底泥含有污染物,造成河道水質差,影響城市生態環境。 據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清淤工程計劃清楚淤泥66萬立方米,完成后將將恢復河道防洪排水能力,形成濱水綠道,服務市民生活。 明年汛前完成29條中小河道治理 去年‘7・21’后,北京市啟動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系統性最強的“三年四個階段”的水利工程建設,實現1460公里中小河道達標治理。 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7・21”水毀的涼水河、永引渠、南護城河等7條河道在今年汛前已全部修復。第二階段水利工程建設將啟動72條段50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建設,今冬計劃實施29條225公里,各區縣計劃在春節前完成土方工程,其余河道將在明年汛前完成防洪治理。 通過兩個階段的治理,中心城、新城防洪能力將得到提高,治理河段實現排水順暢,積水問題也得到解決;同時,部分新城地區將實現水流動起來、循環起來,形成循環水系;實現林水相依,治河與綠化結合,防洪與生態兼顧,治污與濕地統籌,將極大改善河道周邊生態環境。 7項市內配套工程收尾 明年接納10億“南水” 密云水庫調蓄工程、東干渠工程、南干渠工程、亦莊調節池、團城湖調節池、郭公莊水廠和第十水廠等7項工程,作為南水北調市內配套工程正在順利建設當中。據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任務完成后本市將具備接納年調水10億立方米的能力。 根據中線工程建設總體安排,明年春季京石段工程將暫停輸水進行檢修及驗收,屆時需切換密云水庫水源向城區供水。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市南水北調辦將開展“大干一百天保通水”的百日勞動競賽,切實加快工程進度,確保明年汛后南水北調來水“調得進、用得上”。 今冬開建5座再生水廠 2015年底將完工 為了落實市委市政府《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3-2015年)》,今冬開建5座再生水廠。其中槐房、北苑2座為地下式再生水廠,清河第二、定福莊、高安屯3座為全封閉式再生水廠。 據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5座再生水廠將于2015年底建設完成,新增生產能力158萬噸/日。中心城區的再生水生產能力將達到433萬噸/日,再生水出水主要水質指標達到地表水水質四類標準,將為環境、工業、農業和市政雜用提供穩定、可持續的保障。 明年汛前將再完成23座下凹式立交橋改造 為保障城市安全運行,2012年汛后,北京市啟動了三環路內和重點地區20座雨水泵站升級改造工程,今年主汛期前第一批20座雨水泵站收集系統改造和泵站抽升改造已全部完成,改造后的雨水泵站已發揮效益,汛期累計蓄水11萬立方米,改造后的橋區未發生積水,效果顯著,退水管線全部具備使用功能。 據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明年將再啟動23座下凹式立交橋積水整治,新增抽升能力13萬立方米,新增蓄水能力3.2萬立方米,其中16座泵站排水直接入中小河道,使橋區防洪標準從1至3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預計明年汛前完工。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