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揚州南河下將打造小秦淮河風光帶
[ 編輯:admin | 時間:2013-01-06 09:06:27
| 瀏覽:1551次 | 來源:揚州晚報 | 作者: ]
沒有文化的城市,成不了世界名城。怠慢自己文化特色的城市,將失去建設世界名城的方向。揚州古城具有獨特的文化資源,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如何發揮這5.09平方公里古城文化優勢,走出一條具有揚州鮮明特色、無可復制的世界名城建設道路? 古城遺產舉世少見 名城建設擁有的最大資本 揚州是中國首批公布的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目前老城區格局和風貌保存尚好,有歷史文化街區4個、各級文保單位158處、有價值的傳統建筑近千處。遺產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全國像揚州這樣遺產分布之密集、格局之完整、規模之大、等級之高、保存之好的城市實為少見。 豐厚的歷史遺存,為“世界名城”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市建設局副局長、古城保護辦主任鄭路認為,“這是世界名城建設的最大資本。” 鄭路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揚州傳統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正逐步轉化為一種世界級的影響力: 多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了揚州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蘊:揚州目前擁有雕版印刷、廣陵琴派、揚州剪紙等多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世界遺產在揚州古城都有跡可循,古城也因此成為彰顯世界遺產的最佳空間載體。 “兩古一湖”凸顯了揚州古城文化的實力:鹽商文化、瘦西湖景區、古運河正在申報世界級文化遺產,形成文化內涵一脈相承、文化資源完整豐富、空間關系相互依托的架構。 更多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項目,需要我們去挖掘和整理,如正在籌備中的“海上絲綢之路”的世遺申報,代表揚州藝術杰出成就的石濤、八怪、潘玉良等,享譽世界的維揚美食和傳統藝術等一大批數不勝數的體現揚州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都將為建設世界名城提供有力的支撐。 南河下今年或改造 古城:名城建設主攻之一 近日,首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在蘇州設立,將突出歷史文化在名城建設中的定位。臺兒莊也將古城擬打造為“抗戰名城”。 鄭路表示,建設“世界名城”,應該充分利用手中握有的世界級歷史文化資源。為此,“我們要確立將古城的保護與發展,作為世界名城建設的一個主攻方向。發揮揚州古城應有的世界影響力,打造揚州古城這張重量級的世界名片。” 實際上,這幾年來,我市在古城保護與發展上做了大量工作,東關街、彩衣街、教場等區域的連片改造,使之成為揚州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街區,也成了游人必去的場所。 市規劃局局長劉流介紹,“根據古城區全方位的分析和未來發展的需求,我們出臺了一系列規劃,如,歷史名城保護規劃、老城區控制性規劃、東關街歷史街區保護規劃等,今年我們將計劃推進南河下的更新與保護工作。” 通過“選區布點、連線成片”的措施層層推進,從不同角度突出揚州古城文化和空間特色,最終使古城空間風貌逐步完整成片。 具體到南河下推進的工作內容來說,劉流表示有兩大重點,“一是何園及周邊環境的改造與完善;一是開展民居客棧的試點工作,成為‘背包族’向往的居住地。”劉流強調,民居客棧的試點,不是將老城區的居民遷出,而是改善其居住質量,并通過民居客棧的打造,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一個“鮮活”而又充滿幸福感的百姓生活,才是休閑文化特色的生動寫照,才能成為一個現代都市人向往與追求的旅游勝地。 劉流說:“這是我們在總結前期古城保護工作中,所達成的共識。” 打造小秦淮河風光帶 為名城建設增添亮麗風采 在市政協七屆二次會議上,鄭路提交的提案是“關于打造小秦淮河風光帶,彰顯世界名城水文化特色的建議”。 小秦淮河全長約2公里,是縱貫古城南北的“水軸”。在現存城市水系中,小秦淮河特色獨具,縱貫古城南北,兩岸人文薈萃、古跡眾多、底蘊豐厚。然而,由于長期未得到重視、缺少有效保護與合理開發,小秦淮河兩側景觀不斷遭到侵蝕破壞。 鄭路認為,建設小秦淮河風光帶對古城整體的空間特色展現、文化品質提升、休閑旅游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推出小秦淮河‘水—陸旅游線路’,其北通護城河至瘦西湖,南臨古運河,沿岸有眾多的歷史古跡,如董子祠、石濤故居等,此外,以鈔關、會館、鹽商住宅等為代表的鹽商建筑構筑物眾多。” “水”文化展現了揚州一代世界名城水韻靈動的文化魅力。在鄭路看來,小秦淮河地段是揚州現存能體現“小橋流水人家”詩意的唯一河道。 據介紹,市古城保護辦已就小秦淮河風光帶改造制定了首輪規劃方案,越來越多的人都看好小秦淮河風光帶的改造前景。 “實際上,大家看好的是揚州古城的發展前景,以休閑游、文化游為主題的揚州古城正展示出蘊藏的巨大潛力。”鄭路說。
業內人士認為,古城改造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雖然任務重、責任大,但是,只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繼續做好古城保護工作,激發古城活力,發展古城旅游,那么重返“世界名城”指日可待。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