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北京暴雨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思考和國外經驗
在北京“7·21”特大暴雨中,多個下沉式立交橋發生嚴重積水。昨日,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潘安君坦言,在應對本次特大暴雨過程中,暴露出城市基礎設施薄弱、防汛指揮的運行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最新數據顯示,“7.21”特大暴雨過程導致北京受災面積達1.6萬平方公里,受災人口約190萬人,其中房山區80萬人。北京全市道路、橋梁、水利工程多處受損,民房多處倒塌,幾百輛汽車損失嚴重。據初步統計北京市經濟損失近百億元。 排水標準還是上世紀80年代的,標準比較低 昨日,北京排水集團副總經理鄭江表示,目前北京的排水標準還是上世紀80年代的,標準比較低。在城區78個下沉式橋區的雨水泵站中,有一半以上為一年一遇,僅能抵抗每小時30毫米的降雨。 今年5月,北京市規劃委公布了《城市雨水系統規劃設計暴雨徑流計算標準》的征求意見稿,大幅提高了雨水管渠的設計標準,要求設計級別最低也必須是3年一遇,重要地區、重要道路為5年一遇,特別重要地區、特別重要道路為10年一遇。 目前,排水集團正在根據新的排水標準對北京下沉式立交橋的泵站進行改造,目標是在2015年前,讓這78個下沉式立交橋泵站能夠應對5年一遇的雨情,相當于雨量60毫米左右。此外,將采用建設蓄水池、客水分流系統等,使得橋區整體的防汛能力達到10年一遇,也就是能夠抵御每小時70毫米的暴雨。 針對此次暴雨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昨日,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潘安君坦言,在應對本次特大暴雨過程中,暴露出城市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標準不高;其次,防汛指揮的運行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此外,防汛減災知識的普及有待提高,社會動員能力也有待進一步加強。 專家觀點——實現新標準需漸進
“標準已經夠用了,關鍵是要實現標準。”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市政所原主任工程師段昌和認為,新標準提出來之后,到真正實現這個高標準,有個逐漸建設的過程。
21日,北京市氣象部門連發5次暴雨預警,然而不少網友認為,氣象部門發布預警渠道過少。為此,呼吁政府可通過短信方式將預警送達所有市民,提醒人們減少外出。 外國城市如何應對暴雨 德國:鋪設透水路面 在德國,即使下再大的雨,也很少見到路面積水。這與德國城市80%的地面改用透水地面有關。德國的市政,根據不同區域鋪就不同的透水路面。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車道、郊區道路等受壓不大的地方,采用透水性地磚,這種磚本身可透水,磚與磚之間采用了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自行車存放地和停車場的地面,則選擇有孔的混凝土磚,并在磚孔中用土填充,這樣有利于雜草生長,從而使地面的40%有綠化功能;居民區、公園和街頭廣場更需要綠化和美化,因此這些地方選用實心磚鋪路,磚與磚之間會留出空隙;居民區、校園和公園等處的步行道路,由于路面使用率高,用細碎石或細鵝卵石鋪路會更合適。此外,道路兩邊還修有引流的溝壑。 加拿大:發放自救指南 溫哥華每天電視和廣播都會分時段預告幾天內的天氣,并提示市民留意過高的降水量及可能受到影響的路段。如果出現暴雨,電視和廣播會每個小時向市民播報天氣情況、路況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位于加拿大東部的新布朗什維克省經常會遭遇洪水,最近的一次在2008年春。政府意識到冬天的積雪可能引發洪水,便在積雪融化前向市民發放自救指南手冊,并在海拔比較高的山上建立了避難所。 日本:寬溝渠疏導積水 在日本城市中經常可以看到“溝渠”,這些溝渠很多是疏導城市地面積水的“排水道”。排水道最寬可達5米,深6米左右。溝渠中的水回流到城市的“中水處理廠”,那里會將雨水凈化成中水再次使用,一般用于高速公路休息處廁所沖水,或者用于公共綠化帶的澆灌。這些溝渠不僅疏導了雨天城市路面的雨水,更為日本水資源利用作出貢獻。 法國:下水道功不可沒
巴黎素來多雨,但城市內澇情況幾乎難見,其長達2350公里的下水道功不可沒,這幾乎是北京到深圳的距離,也超過了巴黎地鐵的總長度。巴黎的下水道均處于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巴黎人前后共花了126年的時間才修建成功,下水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有2.6萬個下水道口,其中1.8萬個是可以進人的。巴黎總共有400名下水道維護工、600名地面作業工,負責整個巴黎下水道網絡的維護。 北京市防汛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應對本次特大暴雨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和不足,諸如城市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標準不高;防汛指揮的運行機制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防汛減災知識的普及有待提高;社會動員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等。
北京市下一步將認真做好后續救災和善后工作,將工作重點由搶險轉向救災。盡快恢復交通、通訊、電力、水利等公共設施,使得災區人民盡快正常生產生活;進一步排查險情,防止次生災害、特別是地質次生災害的發生;全面做好災區衛生防疫工作,防止疫病的發生;組織開展災情調查和核查工作,積極開展賑災和自救工作;做好遇難群眾的善后工作。 北京排水系統改造已是個老話題了。2004年7月10日北京暴雨,引發了人們對中國城市排水系統的廣泛議論和批評。有專家說,中國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建設標準偏低,北京的設計僅為一到三年一遇,但要升級中國城市現有的排水基礎設施非常困難,在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城市地下的空間被不斷發展的電力、熱力和電信等管道占據,已經沒有足夠空間供排水系統升級。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法國作家雨果的這句話被暴雨后的北京人廣泛引用。有網友在微博上說,“人的大腸比雙眼皮重要”,“倫敦排水系統已運行150年;巴黎下水道總長2100公里;慕尼黑地下有13個儲水庫;江西贛州宋朝排水系統,1000年了仍在使用。” 排水等基礎設施薄弱是幾十年來我國城市建設的通病,這場暴雨再次向我們敲響警鐘:在重視城市美麗外表的同時,更要關注一個城市的抗災基礎設施建設。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