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王家卓:海綿城市并非萬能 極端天氣難以應對
[ 編輯:admin | 時間:2021-07-21 09:02:28
| 瀏覽:8493次 | 來源:中國市政建設網 | 作者: ]
鄭州暴雨仍在持續,僅7月20日下午,鄭州一小時雨量超200毫米,歷史罕見。當晚,鄭州市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請市民注意防范,情況令人揪心。
7月19日起,鄭州、鞏義、登封等地出現暴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 面對此次超強降雨,種種祈福、擔憂、疑惑的聲音之外,也有人質疑,鄭州內澇這么嚴重,是否意味著城市排水系統再次失靈,建設海綿城市的上百億資金是否打了水漂? 鄭州政府信息顯示,2016年鄭州成為河南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2018年提出投入534.8億元建設海綿城市項目,提高城市防洪排澇減災能力,到2020年海綿城市建設達標區(示范區)面積占城市面積23.6%。
鄭州市民結伴涉水出行 當地今年5月信息顯示,自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工作以來,鄭州全市共計消除易澇點125處,消除率77%。當時,多家媒體均在報道中稱此舉有望“告別看海”。 天災當前,海綿城市失效了嗎? 對此,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公司生態市政院院長王家卓分析稱,“海綿城市并非萬能。”完成海綿城市目標,并不意味著城市永久不內澇,而是將城市的雨洪安全標準進行了提升,改善了局部的薄弱環節。此外,試點城市并非所有城區都納入試點建設。 王家卓認為,此次事件中,一方面需要關注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的實施情況和進度,另一方面,即使規劃內容都實施到位了,“即使是幾百億都投了,(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也不是解決今天這種極端降雨的。”
2018年,鄭州稱將投534.8億元建海綿城市,以期提高城市防洪排澇減災等能力。 “即使海綿城市都做到位了,基礎設施都提升了,可能一小時70-80毫米的降雨還是能夠應對的,但是現在是一小時200多毫米的降雨,河道都滿了,排水能往哪兒排呢?這是極端天氣、極端事件,也許真的就是幾百年,甚至千年一遇的降雨。”王家卓說。 早在2018年,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發布《鄭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7-2030年)》時,就對鄭州多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和對應設計降雨量等指標進行分區分級分解,其中鄭州多區域和流域的設計降雨量均在15.7-26.5毫米之間,但僅20日16-17時,鄭州雨量就達201.9毫米,幾乎是海綿城市設計雨量的10倍,而17-20日三天雨量更達617.1毫米,與一年的總量相當。 同時,鄭州海綿城市設計過程中,鄭州城區與航空城的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為50年一遇,其他規劃區為20年一遇,規劃區防洪標準為200年一遇。但據鄭州氣象臺分析,從氣候學的角度來看,小時降水、日降水的概率,重現期通過分布曲線擬合來看,都是超千年一遇的。
鄭州氣象局分析稱,此次降雨為超千年一遇。此次超強降雨面前,海綿城市的防洪功效無異于“拿防彈衣防大炮”。 由于不在現場,王家卓很難對鄭州情況進行判斷,但他認為,目前來看,鄭州此次為超級大暴雨,確實是非常極端的天氣。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種極端天氣,政府有沒有提前預報,預警是不是到位了,老百姓是不是足夠知曉背后的風險。如果知道有極端暴雨,可以提前下班,甚至采取地鐵封閉等應急措施。” 他比對,日前北京出現強降雨,就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包括中小學停課,大家錯峰上下班等。而公開信息顯示,鄭州暴雨當天,當地并無類似的措施。 目前,鄭州中牟常莊水庫出現險情,20日晚泄洪。當地政府工作人員透露,中牟縣韓寺鎮和官渡鎮已有村民陸續轉移。
王家卓分析,如果汛前能夠騰退水位是最好的,但是這種極端天氣,水庫滿了也必須泄洪,不然潰壩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